古琴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古琴属于古称“琴棋书画”中的“琴”的范畴。古琴多为梧桐木材质,有七根弦,音色以沉厚为主,为文人雅士抒发情怀常用。古筝的弦数并不统一: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筝仅有五弦,汉、晋以前十二弦,但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到唐、宋时才增多一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十四、十五弦,至於十六弦要到清末民初才出现,近代的古筝弦数传统式发展到二十五、六弦,而现代转调筝的弦数更增至四、五十条。音域较宽,古时在坊间也多流行。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是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再从组成结构上说: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标签: 古琴 古筝 乐器 文化 历史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