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琴名初见于《洞冥记》汉武帝见:“庄女从东来,弹落霞之琴”。 “落霞式”这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会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最后的辉煌、动人的情怀。这款琴是属于文人造琴,是一种抒情比拟,该式琴两侧边作对称的波状曲线,落霞式琴声音大多宽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联想到深秋的傍晚,西下的夕阳映红了晚霞,遥远的天际,飞过一只孤鹜,接近天边,相互交融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如果有幸在这样的景色中用落霞式抚琴一曲,才不愧对于这样绚丽的远景。
秋天落霞的景色视角由下而上,广阔的天空,以动衬静和落霞式古琴样式雍容和声音雄厚相得益彰。
现存最早的落霞式琴是唐 • 雷威所制 “ 彩凤鸣岐 ”。此琴长124.8厘米 额宽16.3 肩宽18.8 尾宽12.5厘米 厚5.4厘米,落霞式。琴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铭刻,下为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此琴是唐代第一斫琴名家雷威的杰作,流传有序 声音绝佳,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相传雷威是唐代“琴神”,据说雷威常在北风呼呼的漫雪天,酒酣时跑到深山老林,狂风震树,他听树的发声而选良材,经过大半年废寝忘食的赶工,终于一代名琴出世了。
管平湖先生有一张很有名的照片,管先生衣着长袍,旁边一树龟背竹,桌上横放之琴便是著名的“清英”琴,样式为落霞式。管先生的多数名曲均是在此琴上所打谱弹出,所以此琴对于中国近代古琴史来讲,真可谓功不可没,是一件神器!此琴后由先生的弟子王迪女士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