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缦古琴魏老师经常说到,忍得,舍得。忍就是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斫琴的14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走了不少弯路,不断总结优化升级,才能斫出比较满意的琴。斫制古琴也是精选最好的材料,所以在品质高要求,高标准,才能出好音色!
编辑切换为居中
我们知道古琴是一种弦乐,它的弹奏古往师承历来都是用手指弹奏的,而不借用任何辅助工具。中国传统乐器中有许多弦乐如:琵琶、古筝、阮等都是借用器物来发声的,有拨子、指甲套等等。古琴则完全用手指来击弦发声,这对手指和指甲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也是弹古琴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
弹奏古琴一般用的是真甲,讲究的是右手指法的正确运用,对指甲的硬度、长度、弧度形状以及指尖弹弦的方向、力度、角度都有很讲究的要求。
关于古琴弹奏的技法要求,许多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由姚丙炎先生整理编著的《唐代陈拙论古琴指法》一书用两章十五小节详细讲解了左右手的各种手势、运指、取声要诀,让我们依稀领略到千年前古人操琴的手法和神态。
编辑切换为居中
例如,“第二章——甲——下指:凡取声全借手势下指,下指沉实则弦颤,弦颤着面则声圆,声震底面相响,象天地之气相呼吸也。凡取声者,有当空下指,使猛过弦,或放指靠弦,少那近上,然后方鼓,当须详番。如使劈、抹、勾、打,弦从指面上过,令有甲肉声。若使托、挑、剔、摘,用甲中心着弦,往外急出。上下用指,须用臂腕先动,屈指到弦猛过。但得声者手起,须依起伏节奏使之...”
单就右手运指须半甲半肉,离弦两三毫米,45度角,指、掌、腕、臂运全身之气瞬间发力于指尖,勾、剔、抹、挑、打、摘、滚、拂,全靠指尖上的功夫,曲意的优美意境也全靠这手指上的轻重缓急来控制,其功夫的磨炼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达的。
编辑切换为居中
弹古琴右手一般要留出一点真指甲,右手大、食、中、名四指有条件的可留出长手指肉头二至三毫米。如果右手完全没有指甲,则声音较为混沌、发闷。如果右手指甲太长,弹出的声音会太干、太燥。左手不宜留指甲,左手是用来按弦的。尤其是左手大、食、中、名四指。左右手的两个小手指不作要求(弹琴无需左右手两小指)。
古琴弹奏者的指甲宜“两圆”(即竖向前后圆、横向左右圆)且厚实为佳。右手指甲一般留2毫米长短即可,沿口呈圆形。大指甲沿口的突峰须修剪在靠左一侧,在“托”时手腕就可免得抬得太高。
指甲长度也须因人而异,指尖肉头较厚者指甲适当留长,反之留短,一般留2-3毫米为宜。左指甲无须留长,尤其左大指即使只留了1毫米,也会碰擦前方不演奏的弦而发出杂声。无名指若长,则会影响按弦的角度与力度。
因工作需要和规定及有些学生不能留指甲。则可以努力通过练习,将指尖的肉头练得变成厚肉,其音也别具特色。
古琴是一种崇尚自然的乐器,弹古琴不叫弹琴叫抚琴,从这个意义上讲手与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代琴人的指下操弦所演绎的千变万化的美妙玄音也正是古琴的魅力所在。
编辑切换为居中
古琴是扬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扬州自古就有制琴传统,37岁的魏威老师制作出来的古琴形神兼具,音质古朴,音色清纯。制琴之余,魏老师致力于古琴艺术的更多科普,他希望用这一份坚守,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并将这种技艺传承下去。